资讯详情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监控量测
快讯
2025-06-03 09:13:03

面对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等复杂地质挑战,传统的隧道监测手段常常力不从心。如何实现高效、精准、全面的监控量测,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天宝耐特精密三维技术团队成功将天宝X7三维激光扫描仪应用于某重点公路隧道项目,交出了一份具有标杆意义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通过此次项目工程实践,带您走进现场,揭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如何重塑隧道监控量测的未来。



一、传统监测困境单点监测难敌复杂地质挑战


我国交通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长、大、深、险的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其中,软岩大变形问题尤为突出(如通省隧道、木寨岭隧道、酉水隧道等),其变形量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极易导致侵限、钢架扭曲、衬砌破坏等严重后果。然而,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和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使得设计阶段的预判往往与实际偏差较大。依赖全站仪、水平仪、收敛仪等传统监测方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01 测点埋设难、保护难

爆破施工中,洞壁测点极易损毁,导致之前的监控数据不能得以连续,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02 点式监测盲区多、易失真

5-10米一个断面仅 7 个测点,并不能完整的代表整个隧道的变形情况。

03 成本高、效率低、风险高

利用水平仪、收敛仪等传统监测方式,必须提前布置好监控点,测量时需要两个人操作,一组测量时间至少30分钟,不但耗费人力、物力,还会占用过多的施工时间,同时现场环境在里面待的越久也给测量人员增加了安全隐患。

04 环境干扰严重

隧道内粉尘、光源干扰,加剧传统全站仪测量人工瞄点难度。



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从“点式监测”到“面式监测”


“隧道三维激光扫描可视化监测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海量点云数据,并运用数字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将其转换为直观、形象的三维模型和可视化信息,帮助人们寻找数据中潜在的各种有效信息,使人们能够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刻、全面的理解。


 隧道三维激光扫描可视化监测技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隧道全断面非接触扫描测量,在扫描区域布设黑白相间反光十字标靶或标志球作为控制点,测量时仪器主动获取和存储隧道实体的点云数据,包括实体在同一空间坐标系下描述目标实体的空间分布和目标表面光谱特性的海量点云数据集合。通过点云拼接和滤波分析等,得到隧道空间的三维实体模型,进行数字信息化处理和隧道预警预报,指导隧道信息化施工和设计。



三、项目实施:三维扫描仪如何解决隧道监控难题?


面对传统监测手段的局限性,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其“全域感知、智能分析”的特性,为隧道安全施工开辟了全新路径。在本次项目中,天宝耐特技术团队严格遵循《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及《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53/T 1033-2021)等相关量测标准,通过天宝X7三维激光扫描仪,全面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

01 技术标准与作业流程

  •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

  •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53/T 1033-2021)

  •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CH/Z 3017-2015)

  •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10)

  •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

  •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


02 投入设备

天宝 X7 三维激光扫描仪凭借高精度、高稳定性和优质点云数据,成为隧道监测的理想选择。其核心技术参数如下

参数名称 精度
测程 0.6m-80m
测距精度

2mm

3D点精度 2.4mm@10m,3.5mm@20m,6.0mm@40m
视野 360°x 282°
一站可获得点数 12~125百万个点
扫描速率 2分钟34秒(带影像),1分钟34秒(无影像)


03 监测内容

根据客户要求,此次项目主要监测内容为: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周边位移监测。

(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测拍照、地质罗盘等。主要对已支护地段观察,观察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记录喷射混凝土表面起鼓、剥落、开裂、渗漏水、钢架变形及发展情况等内容。

(2)周边位移、拱顶下沉监测:

  • 断面间距:每 5~10 米设置一个监测断面。

  • 测点布置:周边位移:全断面法布置 1 条水平测线;台阶法每个台阶布置 1 条水平测线。拱顶下沉:每个断面布置 2~3 个测点,中点位于拱顶中线,两侧各距中线 2~3 米布置 1 个测点。


测点布置示意图(小里程→大里程每5~10M一个断面)


04 外业流程

(1)现场勘查:确定扫描站点位置,确保覆盖监测区域。

(2)控制点布设:设置2个靶球作为控制点充当棱镜,通过后方交会实现地理坐标转换。

(3)数据采集:采用 3 分 30 秒扫描模式,单测站最快 2 分钟完成,2 个测站可覆盖 60 米隧道,总作业时间约 10 分钟。

(4)数据配准:基于控制点完成点云数据的空间坐标匹配。


外业数据采集流程


四、成果应用:多维成果赋能数字化施工


01 实景复制1:1隧道点云三维模型

最终成果生成的带精确坐标的隧道整体三维模型,解决传统控制点失效后的数据断层问题,是后期运营养护的宝贵数字资产。



02 拱顶沉降与周边位移监测点提取

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无需在洞壁埋设易损测点,直接在点云模型中自动或半自动提取预设的拱顶沉降点(2-3个/断面)和收敛测点(水平测线)。轻松导出所有测点的精确三维坐标(.TXT格式),效率倍增。



03 断面检测与超欠挖分析

基于扫描数据,可任意提取断面,精准计算断面上任一点的超挖或欠挖值,生成详尽的超欠挖分析报告,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04 多期数据三维全息对比监测

使用天宝内业后处理软件TBC,将不同时间段扫描的数据放在一起,做多期数据对比分析。直观、定量地展示隧道整体及局部任何位置的变形趋势,预警潜在风险。



05 二衬厚度及侵限检测

通过对比衬砌施工前后的扫描数据,精确计算二衬厚度分布。同时,与设计模型对比,快速检测是否存在侵限问题,确保结构安全与净空要求。



五、项目验证:三维扫描技术为何是隧道监测解决方案?


01 高效安全,解放人力

单人即可作业,单站最快2分钟完成。减少人员在高风险环境的滞留时间,从 “被动抢险” 转向 “主动预警”,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施工干扰近乎为零。


02 非接触式测量,数据连续无忧

无需在脆弱围岩上埋设固定点,避免因施工破坏导致的监测中断,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03 全息监测,洞悉全局

传统方法仅监测离散点,存在盲区。三维扫描仪获取的是整个隧道壁面的海量数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监测”,大幅提升监测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04 成果丰富,价值多元

一次扫描,即可产出拱顶沉降、周边收敛、超欠挖分析、二衬检测、三维存档等多重成果,数据价值最大化。


05 高精度,符合规范

天宝X7扫描仪的性能指标符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第18.1.6条的规定,且监测精度与频次满足行业要求。


当隧道施工走向 “智慧化”,监测技术的革新正是破局关键。天宝耐特精密三维技术团队成功将天宝X7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公路监控量测,用高效、精准、全面、安全的解决方案,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诸多弊端,显著提升了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水平和效率,为保障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的安全掘进、科学支护和长期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AI等前沿科技的融合,推动隧道施工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演进,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更多“耐特方案”。


作者:搜小编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