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关于水溶性的几个概念
快讯
2019-09-04 19:57:39

 一、水溶性

    狭义地讲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质,广义地讲指物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质。

    具有水溶性的物质分子中通常含有极性基团如-OH-SO3H-NH2-NHR-COOH等或不太长的碳链。水是最廉价的溶剂,来源广,无污染。水溶性高分子之所以溶于水,是因为在水分子与聚合物的极性侧基之间形成了氢键。水溶性高分子的溶解具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即溶质和溶剂的溶度参数必须相近,但这仅为溶解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还需考虑高分子的结晶结构的影响。

譬如,能溶于水的树脂叫水溶性树脂,以水溶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涂料叫水溶性涂料,易溶于水的磷肥叫水溶性磷肥。

    二、水溶性聚合物

    PAM)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体之间的磨擦阻力,按离子特性分可分为非离子、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型四种类型。

   三、关于溶剂

    溶剂通常分为两大类: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溶剂种类与物质溶解性的关系可被概括为:“溶其所似”。意思是说,极性溶剂能够溶解离子化合物以及能离解的共价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则只能够溶解非极性的共价化合物。比如,食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能在水中溶解,却不能在乙醇中溶解。

  在有机化学中一般会用到的溶剂有丙酮、乙醇、水和苯。

  水以及非极性溶剂是不能互溶的,特例水和乙醇任意比互溶;如果你非要这么做,它们也不会形成均一的混合物,最终会分离为两层,这时称作悬浊液,又或者将油中加入相应的助剂(农药中常用),入水后形成水包油或油包水的均一乳状液体。

  溶解性的相关知识与应用

  ①是指物质在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②溶解性是物理性质,溶解是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③溶解性是由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决定的。(固体)

  难溶(不溶)微溶可溶易溶

  (20℃)<0.01g0.011g1g10g>10g

  ④利用溶解性可有以下应用:

  a、判断气体收集方法

  可溶(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取气法

  如:CO2H2O2溶解性不好,可用排水取气法。

  b、判断混合物分离方法

  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性明显不同时,可用过滤法分离。

  如:KNO3(易溶)与CaCO3(难溶)可用过滤法分离;

  而CMnO2二者均不溶NaClKNO3均易溶,都不能用过滤法分离。

  C、溶解度算法: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通常为水) 单位:g/100g


作者:搜小编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