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件渣眼常见又不好解决,看看老炉工总结的13种防止方法
在铸件外部和内部的孔穴中有非金属夹杂物,形状极不规则,颜色各异。铸件抛丸后留下不规则的孔洞。俗称渣孔。渣孔多出现在铸件的上表面,砂芯的下表面或熔渣不易浮起的地方。(在铸件表面的浆渣抛丸后凹坑表面较光滑)
⑴ 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挡渣效果差,浇注时溶渣进入型内。抛丸后在铸件表面可见。
⑵ 铁液处理时溶渣未清净,浇注时铁液未充满浇口(特别初始铁液流太细),带入溶渣。
⑶ 铁液在转运过程中镁和稀土与空气生成氧化物,浇注时与铁液一起卷入型内,与铁液中的硫化物、游离石墨一起浮到铸件表面。
⑷ 修包材料耐火度低,在浇注过程中生成新的熔渣,与铁液一起卷入型内。
⑺ 随流孕育剂灰分大(粉化或低于200目的颗粒过多),浇注时随铁液进入型内。
⑻ 避渣网不起作用,只避渣,不避浆。浆随铁液一起进入型内。
⑽ 炉料不纯净,铁液严重氧化,或在炉内停留时间过长,都会在晶间产生熔渣类铸造缺陷。如果说渣眼是宏观缺陷,那么晶间熔渣缺陷是一种微观缺陷,对材质的性能影响极大。
⑷ 在包内撒覆盖保温剂,把浆变成渣,避渣网能避渣但不能避浆。
⑸ 横浇道用上下箱搭节,在端部设集渣槽,在浇注的初期浇口未充满时起集渣的作用。
⑺ 防止铁液氧化。快速熔炼,快速浇注,减少晶间熔渣缺陷。
⑻ 提高修包材料的耐火度,避免浇注时产生的二次熔渣进入型内。采用茶壶包。
⑼ 熔炼时加入适当的溶剂,使杂质和有害元素变成低熔点且流动性好,密度低的熔渣上浮去除。
⑿ 采用优质随流孕育剂,不得有灰分和粉化现象。颗粒大小要明确规定。
⒀ 分清熔渣类型,这些熔渣是反应气孔的生成物,又是生成渣眼的物质。依据不同的熔渣类型采取不同的除渣措施。
作者:搜小编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