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详情
- 推荐
收藏
¥ 12000.00
1台起订

产品规格
规格: 可定制
材料
2.1 筒体
2.1.1 顶盖应由玻璃钢边盖和可开启的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盖板组成。盖板材料可由玻璃钢或铝合金等轻质材料制成。
2.1.2 盖板内外表面应平整,不得有深度 2mm 以上的裂缝,不得有分层脱层,纤维祼露、树脂结节、异物夹杂、色泽明显不匀等现象。
2.1.3 玻璃钢(GRP)筒体材料应由防腐蚀层、防渗透层、结构层和外保护层构成(图2.1.3),各层的厚度如图所示。外保护层必须加抗紫外线材料,防止裸露在太阳光下面老化。
筒体
图2.1.3 玻璃钢(GRP)筒体 (单位:mm)
2.1.4 整体顶盖应有防滑措施。防滑顶盖可采用玻璃纤维制成。
2.1.5 制作盖板的铝合金材料应为防滑花纹板,抗拉强度应达到120MPa及以上,板材厚度应在5mm及以上(不含花纹)。盖板翻边应不小于20mm。
2.1.6 筒体以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热固性树脂为基体,采用计算机缠绕工艺制成的玻璃钢管,厚度均匀。巴氏硬度应达到40HBa及 以上,抗压强度应达到120MPa及以上,环向拉伸强度150MPa,轴向拉伸强度60MPa。
2.1.7 内衬层包括次内层和内表层,总厚度不小于 2mm,其中内表层厚度不小于 0.3mm。管壁的zui小厚度应不小于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规定的标称厚度。
2.1.8 筒体外部应装有至少两个外部吊耳。
2.2 底座
2.2.1 底座宜为弧型下凹式结构底座,底座内侧可根据设计需要预留或加装搅拌器、粉碎隔栅。
2.2.2 底座的抗拉强度应达到120MPa及以上,巴氏硬度应达到40HBa及以上。
2.2.3 底座的裙边 应至少钻有2个灌浆孔,灌浆孔口径应达到DN100及以上。
2.2.4 底座下部应有混凝土底板抗浮,依据抗浮计算确定混凝土底板的设计尺寸,多井筒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和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前后端构筑物宜采用同一个底板,混凝土底板水泥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40,钢筋直径应不小于10mm,厚度应不小于250mm,混凝土底板应预埋地脚螺栓,用于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吊装入坑后的固定。混凝土底板可预制,也可以在基坑内直接浇筑。
2.2.5 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底座的重量应1.5倍水泵总重量,防止水泵固定连接处产生震动及共振。干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根据水泵形式选择防震构件。
抗浮计算
.1 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的抗浮计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1)
式中
抗浮力;
抗浮稳定性安全系数,应按5.5.2条的规定采用;
浮托力标准值,按第5.5.4条确定。
当不满足式(5.5.1)时,可采取井壁下端四周浇捣混凝土配重或锚杆等方法解决抗浮问题。
.2 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应按(.2)式计算:
Kf=v / u (.2)
式中:Kf抗浮稳定安全系数;
v作用于泵房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重力(kN);
u作用于泵房基础底面上的扬压力(kN)。
.3 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值,不分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级别和地基种别,基本荷载组合下为1.10,特殊荷载组合下为1.05。
.4 地下水对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筒体壁作用的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筒体壁上的水压力按静水压力计算;
2 水压力标准值的相应设计水位,应根据勘察部门和水文部门提供的数据采用。对于可能出现的zui高和zui低水位,应综合考虑一段时间变化及工程设计基准期可能的发展趋势确定;
3 水压力标准值的相应设计水位,应根据对结构的荷载效应确定取zui高水位或zui低水位。当取zui高水位时,相应的准*值系数可取平均水位与zui高水位的比值;当取zui低水位时,相应的准*值系数应取1.0。
4 地下水对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筒体壁作用的压力,应按(.4)式计算:
Fw,k=γwhw (.4)
式中
Fw,k地下水对预制筒体壁作用的压力标准值(kN/m²);
γw地下水的重度(kN/m³);
hw地下水设计水位至基础底面的距离(m)。
3.6 地基计算
.1 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选用的地基应满足承载能力、稳定和变形的要求。
.2 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地基应优先选用自然地基。标准贯进击数小于4击的粘性土地基和标准贯进击数小于或即是8击的砂性土地基,不得作为自然地基。当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地基岩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较差,且工程结构又难以协调适应时,可采用人工地基。
.3 只有竖向对称荷载作用时,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基础底面均匀应力不应大于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地基特力层承载力;在竖向偏心荷载作用下,除应满足基础底面均匀应力不大于地基持力层承载力外,还应满足基础底面边沿zui大应力不大于1.2倍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的要求;在地震情况下,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地基持力层承载力可适当减少。
.4 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地基承载力应根据站址处地基原位试验数据,按照本规程附录B.1所列公式计算确定。
.5 当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地基持力层内存在软弱土层时,除应满足持力层的承载力外,还应对软弱夹层的承载力进行核算,经深度修正,并应满足(.5)式要求:
Pc+Pz=[Rz] (.5)
式中:Pc软弱夹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Pz软弱夹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kPa),可将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基础底面应力简化为竖向均布、竖向 三角形颁和水平向均布等情况,按条形或矩形基础计算确定;
[Rz]软弱夹层的承载力(kPa)。
复杂地基上大型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地基承载力计算,应作专门论证确定。
.6 当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基础受振动荷载影响时,其地基承载力可降低,并可按(.6)式计算:
[R']ψ[R] (.6)
式中:[R']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kPa);
[R]在静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kPa);
ψ振动折减系数,可按0.81.0选用。高扬程机组的基础可采用小值,低扬程机组的块基型整体式基础可采用大值。
.7 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地基*沉降量可按(.7)式计算:
S=(e1i-e2i)/(1+e1i)*hi (i=1,n) (.7)
式中:S地基*沉降量(cm);
i土层号;
n地基压缩层范围内的土层数;
e1i、e2i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基础底面以下第i层土在均匀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和在平均自重应力、均匀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孔隙比;
hi第i层土的厚度(cm)。
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应按计算层面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等于0.1∽0.2(坚实地基取大值,软土地基取小值)的条件确定。当其下尚有压缩性较大的土层时,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应计至该土层的底面。
.8 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地基沉降量和沉降差,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分析确定,满足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结构安全和不影响泵房内机组的正常运行。
.9 预制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的地基处理方案应综合考虑地基土质、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结构特点、施工条件和运行要求等因素,宜按本规程附录B表B.2,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换土垫层、桩基础、沉井基础、振冲砂(碎石)桩和强夯等常用地基处理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的有关规定。

-
13002780588
-
0536-8120588

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安装
¥ 12000.00
¥ 12000.00
99台可售

询价单发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