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详情
- 推荐
收藏
¥ 100.00
100台起订
产品规格
可售数量: 600台
为解决城市雨后排水和污染问题,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其中雨污分流是这一工程的核心。所谓"雨污分流",指的是让城市污水和雨水,进入不同的管道, 后分流进入污水处理场所。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快速地让城市雨后积水可以迅速排出,另一方面是可让居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
雨污分流工程是一项常见的城市排污排涝工程。其原本目的是让城市污水和雨水通过工恒牌浮筒阀对污水和雨水进行分流,进入不同的管道, 后分流进入污水处理场所。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介绍:雨水、污水“分家”后,雨水管道里没了污水,直接送雨水下河不会造成污染,而且雨天的排水也会更加畅通;而污水管道没了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可提高处理率,大幅削减COD(水质污染度指标)排放量。
“雨污分流”可加大城市排水力度
雨污分流工程即是为满足市委市 提出的建设“不淹、不涝的城市”和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的目标。“实施雨污分流后,污水单走一根管子,以前的合流管腾出了一部分空间,其实排水能力是提高了。只要管道是畅通的,泄洪能力更强。”
由于合流制管网的设计过多考虑雨水的排泄,水力坡度取值一般较小,导致旱季污水中的沉积物、垃圾、建筑施工的泥浆大量淤塞管道,反而更加影响南京内涝排除。
雨污分流德国有成功经验
“雨污分流”工程在上世纪已经被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并取得有效成绩,德国是将雨污分流工程产业化和系统化的国家,从其在一百多年前在青岛殖民地时期建造的地下排水系统可见一斑。但是德国并非 完全依赖雨污分流工程,城市规划者也充分考虑到了雨水传输和存储功能的建设。
德国雨污分流:科学规划排水系统
德国从20世纪80-90年代已基本实现对城市雨水的污染控制。 典型的措施是修建大量的雨水池截留处理合流制和分流制管系的污染雨水,以及采取分散式源头生态措施削减和净化雨水。城市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也实现标准化和产业化。
但德国因地制宜地采纳适合当地条件的不同排水方案,还保留大量的合流制(约占70%左右,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德国南部更多地采用合流制,而在地势平坦的北部则倾向分流制),他们将重点放在源头污染控制和终端污染控制的结合、排水系统的改造与削减径流量和其他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措施的结合。通过全面而科学的系统规划,较快地实现了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建设和水污染的有效控制。
对于降雨径流的贮存形式,家庭中一般采用预制混凝土或塑料蓄水池。居民区一般采用人工湖或构造水景观,或者通过绿地、花园或人工湿地增加雨水入渗。德国的雨污分流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将雨水的传输储存与城市景观建设和环境改善融为一体,既有效地利用了雨水资源、减轻了水处理厂对雨水处理的压力,又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景观。
日本分流合流结合,梅雨地建排水 "共同沟"
与南京等中国城市不同,日本年平均降水量在1800毫米左右。其中,降水量 多的地区是九州东南部、四国南部、纪伊半岛东南部以及中部的福井、石川、岐阜等县境,年降水量均在3000毫米以上。因为认识到雨污分流制耗资巨大,日本在全国63.5%下水道中,合流制保持在20%的比例。
为应对城市水灾,某些城市还特意修建了10米直径的地下河,例如大阪将地下河修到地下27米深,东京更是深达60米,正是这些地下河保证了城市的防洪安全。此外,日本广泛使用的是"共同沟"排水综合管道。到目前,日本已有80多个城市建成了共同沟,总长达1000多公里。东京的G-Cans是世界上 的地下水路,目的是东京夏天雨季发生洪灾时,可将地面积水经由地下排出。
瑞典80年代放弃雨污分流,采用"屋顶绿化过滤"系统
跟南京一样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瑞典为解决南部多雨城市的雨后积水问题,也将希望寄托在"雨污分流"工程上,但后来发现其实并不适用于本国。瑞典排涝典型代表就是"明日之城"马尔默,该城环保规划和概念走在世界前列。
为解决城市排水问题,这座城市采用的是"绿色屋顶",将雨水排放系统设计为:雨水首先经过屋顶绿化系统过滤处理,补充绿化系统水分,其余雨水经过路面两侧开放式排水道汇集,经简单过滤处理后 终排入大海。通过植被屋顶,可将60%的年降水通过蒸发再参与到大气水循环,其余的水经过植被吸收后再进入雨水收集系统循环使用。
http://www.shghv.com
http://www.cvavle.com
http://www.sughv.com
http://www.shsfm.com
http://www.aabo.cn
-
15601839936
-
021-80392609
雨污分流,工恒牌浮筒阀在雨污分流所起的作用
¥ 100.00
¥100.00
600台可售
询价单发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