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详情
- 推荐
收藏
¥0.25
50000-499999尾
¥0.20
500000-999999尾
¥0.14
≥1000000尾
产品规格
可售数量: 10000000尾
1、鱼塘条件
鱼塘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塘埂坚固,不渗不漏。鱼苗下塘前先抽干池水,挖去塘底淤泥,晒塘20天左右,然后进水10cm,用生石灰(或渔安宝)75kg~100kg/亩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鱼苗放养前10天,应投放发酵的有机肥(粪肥、饼肥均可,用量视鱼塘底质而定,一般100~500Kg/亩),以培养池中的天然浮游生物饵料。
2、适时下塘
鱼苗下塘前,注意观察鱼苗能独游;只有当鱼苗发育到鳔充气,能自由游泳,能摄食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过早下塘容易造成大批死亡。若是长途运输的鱼苗,可以先搭小网箱把鱼苗放进去暂养后再下塘,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的鱼苗,时间比较长,可以先暂养半小时左右,并在箱外划动池水,以增加箱内水体溶氧,等暂养箱中的鱼苗能集群在网箱内逆水游动,方可下塘。
3、饱食下塘
鱼苗下塘前先喂食,可以有效提高鱼苗下塘后的觅食能力,以及成活率。传统方法是将鸡鸭蛋煮熟,然后取出蛋黄,用双层纱布包裹后在盆内漂洗出蛋黄水,均匀泼洒入鱼苗暂养箱内,鱼苗饱食后,可肉眼见鱼体有一条白线,方可下塘。
4、饲料投喂
鱼苗刚下塘4~5天不投喂饲料,摄食塘中的浮游动物,当鱼苗长到4.5cm以上时,开始逐渐投喂配合饲料。投喂初期要进行驯食,方法是:喂料前用鱼盘在投饵处拨水,刺激鱼苗,然后撒一小把饵料,每隔半分钟重复一次,每次驯食10~20分钟,每天2次驯食,持续4~7天,即可使斑点叉尾鮰养成群体摄食习惯。配合饵料每天投喂2次,投饵率3%~5%,蛋白质含量应为40%左右。
斑点叉尾鮰(学名:Ietalurus Punetaus)是鮰科、鮰科鱼类。属大型鱼类,个体可达20千克以上,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后部较细长,头部较长。口亚端位,头部上下颚具深灰色触须4对,长短各异,以口角须长,鼻须短、眼较小,侧中位,鳃孔较大,鳃膜不连颊部。体表光滑,侧线完全,体两侧及背部淡灰色或淡茶青色,腹部乳白色或银白色,幼鱼体之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成色的斑点则逐渐变得不明显或消失。背鳍1个,基底短,鳍棘1根,其后缘呈锯齿状,鳍条6-7根;胸鳍有1根锯齿状硬棘和8-9根鳍条;腹鳍于腹位,鳍条8-9根;臀鳍基部较长,鳍条24-29根;尾鳍分叉深;背鳍后有一脂鳍。
生活习性
斑点叉尾鮰属底层鱼类。幼鱼阶段活动较弱,喜集群在池水边缘摄食、活动,随着鱼体的长大,游泳能力增强,逐渐转向水体中下层活动。冬天主要在水体底层活动,而且活动能力明显降低。
斑点叉尾鮰原属肉食性鱼类,经过驯化的斑点叉尾鮰可以以植物性饲料为食,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及植物种子和小杂鱼等;通常在底部觅食,通过触觉和嗅觉检测食物。海峡鲶的眼睛比其他种类的鲶鱼的眼睛要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视觉摄食。它们从日落一直活跃到午夜。当水位上升时,它们活跃。冬天他们很少进食。幼鱼主要依靠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幼虫。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各生长阶段均喜食人工配制的颗粒饲料。摄食特点为日夜均摄食,以底层摄食为主,且具有集群摄食的习性,但在幼鱼阶段也常到水面摄食。
鱼种饲养。
鱼塘的大小要在一亩地到两亩地,这样才方便大批量的进行羊脂,而且在进行投喂的时候要保证这些鱼类可以更好的摄取到食物。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一般来说,水的深度要达到一米以上,这样才能够让它们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在水质控制方面,要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才行,有比较好的光照才能够让它们生长得更好,到时候就会有更高的体重自然产量也会增加。
人工养殖叉尾鮰钳鱼苗 生命力强美国叉尾鮰鱼苗
¥ 0.14 ~ ¥ 0.25
¥0.14
10000000尾可售
询价单发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