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是如何成长的?如何养殖鲫鱼,饲养鲫鱼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要想建造鲫鱼池塘,应该选择便于排水便于注水的地方。池塘的深度少要在3米以上,养殖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想要饲养的规模来建造池塘。在池塘里面还要设置能够增加氧气的装置,还要有给鲫鱼投喂饲料的机器,另外还要有可以打捞的网子。是承包一片大的河水以及水库来饲养,而且水质一定要干净。不能让鱼塘的周围有一些垃圾,或者是一些农药。一般有一些土壤的水质是,非常适合鲫鱼的生活。 池塘选择好了以后应该在放鱼苗之前统一的对池塘进行消毒,在消毒之前,应该先在池塘里面注入大概一米深的水。然后观察一下水位有没有下降,或者是池塘里面有没有漏水的情况。如果水位没有下降的话,那么就应该在水池里面放着一些生石灰。放置生石灰大概三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消毒以后要用水泵把水全部抽走,确保池塘没有水的情况下,在太阳下面暴晒一个星期左右。 然后还要检查一下池塘的周围有没有一些家禽,为了鲫鱼的成活率更高一些,可以在鱼塘的周围设置一些隔离的网,或者是堤坝,避免有一些动物或者是一些自然灾害对池塘造成影响。而且也能够防止鲫鱼逃跑,只有把准备工作做好了才能放置鱼苗。 在放鲫鱼苗的时候,应该把池塘的水位控制在1.5米左右。大概水温在18℃左右,就可以把买来的鲫鱼苗放到池塘当中了。在购买鱼苗的时候应该买大小一样的鱼苗,这样才方便以后鲫鱼的成长。一般放置鱼苗的时候,应该按照每平方米大概放置1000条左右的鱼苗。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只有科学的放养鱼苗才能够使鲫鱼成活率更高。也能够提高鲫鱼的产量。 鱼苗放进去以后,就应该给鱼喂食了,在鱼苗小的时候,一般喂养的次数稍微多一些,大概每天投喂八次左右。一般小鱼苗吃一些买的饲料就可以了,而且要采用少食多餐的尾巴,避免小鱼吃的太多对于造成不好的影响。为了让鲫鱼生长的更快一些,一定要合理的投喂饲料。大概鲫鱼苗长到五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应该减少喂养的次数,每天减到六次。大概每次鱼在吃饲料的时候,只需要30秒的时间就能够吃完。如果没有在30秒的时间吃完,说明投喂的饲料过多,应该适当的减少投喂饲料的量。 在养殖即鱼的过程中,除了投喂饲料也要每天定时的检查鱼塘。一旦发现鱼塘里面有死鱼或者是白肚皮的鱼,一定要及时的清理,如果是死鱼的数量过多,那么就要考虑是因为一些疾病或者是缺氧所造成的。应该每天少在水池里面开氧气,三个小时左右。又能够增加水里面的氧气,有利于其余的成活以及生长。 一旦发现水质有一些泛红的情况,一定要更换新水。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为了避免水池的温度过高,应该每隔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给鱼换一下水,再换水的时候应该少换一些,避免全部换掉。如果全部换掉以后也会使鲫鱼适应不了新的水源,从而出现大面积的情况。要想养好鲫鱼,一定要勤观察,勤换水。鲫鱼长到15厘米的时候就能够收获了,或者是更大一些也是可以的。一定要记住在收获鲫鱼的时候,一定要收获足够大的,避免收获小的鲫鱼,小的可以在鱼塘里面再长一些,有利于鲫鱼的繁殖。
鲫鱼苗养殖的鱼苗放养: 在放苗前,在池塘中插入小网箱,放入少量鱼苗,观察若无异常反应,则可放苗入塘。放养密度以出塘规格和池塘等条件而定。如果拟培育3~4厘米的鱼种,每亩可放1.5~2厘米的苗种10~15万尾;如培育4~6厘米的鱼种,则每亩放3~5万尾;如培育6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则每亩放1~1.5万尾。所需时间与水温和天气状况有很大关系,一般为20~40天。
鲫鱼,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 。 像小鲤鱼,形体黑胖(也有少数呈白色),肚腹中大而脊隆起,体长15~20厘米,呈流线型(也叫梭型),体高而侧扁,前半部弧形,背部轮廓隆起,尾柄宽;腹部圆形,无肉稜。头短小,吻钝,无须,鳃耙长,鳃丝细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鳞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鳃耙细长,呈针状,排列紧密,鳃耙数100~200。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体背银灰色而略带光泽,腹部银白而略带,各鳍灰白色。大的可达一、二斤重。栖息在柔软的淤泥中,能补胃。三、四月的鲫鱼肉厚而且鱼子多,味道鲜美。鲫鱼是鱼中上品,生息在池塘、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根据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