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砂筒临时支座是桥梁施工中常用的一种临时支撑结构,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构造:砂筒临时支座主要由外筒、活塞、砂子、底板和顶板等部分组成。外筒一般采用钢管制作,底部焊接底板,顶部放置顶板。活塞置于外筒内,其直径略小于外筒内径,活塞与外筒之间需保证一定的密封性,以防止砂子泄漏。砂子填充在活塞下方的外筒内,是支座实现支撑和高度调整功能的关键介质。
工作原理:通过砂子的密实堆积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当梁体放置在砂筒临时支座上时,荷载通过顶板传递给活塞,再由活塞均匀分布到砂子上,砂子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反力,支撑梁体重量。在需要调整支座高度或拆除支座时,可通过放出砂筒内的部分砂子,使活塞下降,从而实现高度调整或解除对梁体的支撑。
制作
材料选择:外筒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管,一般采用无缝钢管,以保证其强度和密封性。活塞可采用钢板或铸铁制作,要求表面平整光滑,以减少与外筒之间的摩擦。砂子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干净无杂质的中粗砂,其含泥量等指标需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加工工艺:首先将钢管切割成设计长度,对两端进行平整处理,并焊接底板。然后根据活塞的尺寸,在钢管内壁进行适当的加工,以保证活塞能在筒内顺利上下移动且密封性良好。活塞加工完成后,需进行表面处理,如打磨、涂漆等,以防止生锈。 后,将砂子按照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填充到砂筒内。
安装
基础处理:在安装砂筒临时支座前,需对墩顶或其他支撑面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基础表面平整、坚实,无松动、裂缝等缺陷。同时,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础表面测量放线,确定砂筒临时支座的安装位置。
支座就位:将制作好的砂筒临时支座吊运至安装位置,按照测量放线的标记准确放置。放置时要保证砂筒垂直,且底板与基础表面紧密贴合,如有缝隙,需用薄钢板或楔形块等进行垫平处理,确保支座受力均匀。
高度调整:根据梁体的设计标高,通过调整砂筒内砂子的填充量来控制支座的高度。一般先将砂筒内的砂子填充至略高于设计高度,然后通过试验荷载或实际梁体重量的作用,使砂子进一步密实,再根据实际测量结果,适当放出或补充砂子,直至达到设计高度。调整完成后,需对砂筒顶部的顶板进行水平度检查,确保其处于水平状态,以保证梁体放置后受力均匀。
拆除:当桥梁施工达到可以拆除临时支座的条件时,拆除砂筒临时支座。首先,打开砂筒底部的出砂口,缓慢放出筒内的砂子,使活塞逐渐下降,梁体也随之缓慢下落,直至梁体落在 支座上,完成体系转换。在放砂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放砂速度,避免梁体下落过快产生冲击。放出的砂子应及时清理收集,以便后续重复利用或处理。
维护:在砂筒临时支座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检查内容包括砂筒的外观是否有变形、裂缝,活塞是否有渗漏砂子的现象,砂子的密实度是否发生变化等。如发现砂筒有变形或裂缝,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若活塞渗漏砂子,需查找原因并进行密封处理;对于砂子密实度发生变化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支座的性能稳定。此外,在雨季或潮湿环境中,要注意防止砂子受潮,以免影响其性能。